此圖為1968年第1季到2008年第2季之台灣GDP成長率(長條圖),與台灣加權股價季均價(曲線
圖)的對照圖。
將此圖分成兩部份來看,
第一部份為1968年(民國57年)第1季至1985年(民國74年)第4季,共18年(72季)期間。
在此期間,加權指數都在1000點以下震盪,而台灣的GDP成長率在1974年第1季甚至有49.81%
的爆炸性成長,由此圖可以了解,GDP的成長也會使得股價呈現正成長,就拿1972年第1季指
數130.92上漲到1974年第3季的470.24,漲幅高達261%,但是股價卻領先反應了1974年第4季的
GDP高度成長而隨即下跌。不過,由圖上可見,股價的高低點與GDP的高低點相去不遠。
第二部份為1986年(民國75年)第1季至2008年(民國97年)第2季,共90季期間。
這段期間可說是台股發光發熱的期間,光是指數震盪區間就有上萬點,也造就了不少奇蹟,
首先是1990年的台股泡沫,當時的台幣匯率由1985年8月的1美元兌40.4台幣升值到1989年8月
的1美元兌25.7台幣,升值了36.3%,指數也從1985年8月的657點上漲1990年2月的12682點,上
漲了1830%,而上漲期間GDP的影響並不十分明顯,甚至連貨幣供給額(M1B)年增率的一路下
跌 (1987年1月的54.03%至1990年2月的3.42%),對於瘋狂的台股股民也無法興起嚇阻的作用,
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,就在一片看好聲中(大概只有股民吧,因為M1B與GDP年增率早已
有了警訊),台股在1990年第4季崩跌至2485點。
於1995年間因為政治上的原因,兩岸關係趨於緊張,所以指數下跌,而在1996年第1季總統大
選前夕,中共又試射飛彈,壓抑指數在4600點附近,從GDP年增率可見,1995年第4季與1996
年第1季都呈現逐季成長,所以啟動了17個月的多頭行情,指數再度上攻萬點,可是亞洲金融
風暴的影響,使得GDP的成長率逐季下降,甚至到2000年的萬點行情前,GDP成長率都無法突
破7%。
而2000年的千禧蟲危機,事後看來真是個天大的謊言,不僅造成了美國NASDAQ的泡沫,連
帶的影響到台灣以科技股為主的股市,由於股市的重挫,也影響到了民間投資急凍,導致了
2001年連3季GDP呈現負成長,指數也毫不留情的從6198再度重挫至3411(跌幅45%)。
民國年/季 | Year/ Quarter |
民間消費 | 固定資本形成 | (民間消費+投資)同比(%) | |
Private Fi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| 按購買主體分 | ||||
by owner | |||||
民間 | |||||
Private Enterprises | |||||
89年 | 第1季 | 2000Q1 | 1,610,142 | 335,531 | 9.47 |
第2季 | 2000Q2 | 1,413,558 | 412,497 | 10.77 | |
第3季 | 2000Q3 | 1,582,675 | 453,295 | 7.49 | |
第4季 | 2000Q4 | 1,480,862 | 469,042 | 2.51 | |
90年 | 第1季 | 2001Q1 | 1,630,096 | 325,972 | 0.53 |
第2季 | 2001Q2 | 1,418,376 | 338,528 | (3.79) | |
第3季 | 2001Q3 | 1,585,357 | 275,817 | (8.59) | |
第4季 | 2001Q4 | 1,495,384 | 278,287 | (9.04) | |
91年 | 第1季 | 2002Q1 | 1,649,479 | 275,955 | (1.57) |
第2季 | 2002Q2 | 1,453,029 | 323,779 | 1.13 | |
第3季 | 2002Q3 | 1,642,075 | 338,038 | 6.39 | |
第4季 | 2002Q4 | 1,540,101 | 346,658 | 6.38 |
而2000年時的GDP組成:
1. 民間消費與民間投資佔GDP的比率約在60%與18%。
2. 政府消費與政府投資佔GDP的比率約在14%與7%。
3. 貨品與服務輸出入約1~2%。
4. 存貨
與1990年時的GDP組成相較:
1. 民間消費與民間投資佔GDP的比率約在55%與12%。
2. 政府消費與政府投資佔GDP的比率約在18%與11%。
3. 貨品與服務輸出入約4~5%。
4. 存貨
而目前(2008年第2季)的GDP組成:
1. 民間消費與民間投資佔GDP的比率為60%與17.7%。
2. 政府消費與政府投資佔GDP的比率為11.7%與5%。
3. 貨品與服務輸出入為5.5%。
4. 存貨
如今的GDP組成,由於政府的消費與投資重要性下降,貨品與服務輸出入部分變得更為重
要,而貨品與服務輸出入統計之主要資料須以海關之貿易統計為依據,財政部公布之海關進
出口貿易2008年7月份為入超148.3億台幣,8月份為入超34.4億台幣,所以第3季至目前為止共
入超182.7億,這對於GDP年增率將會是減項。
對照上面圖表,2008年GDP的趨勢與2000年的趨勢有些相似之處,得密切觀察後續數據,如
果GDP步入衰退,那對於加權指數來說將會是一記重傷害。